《下楼去》是高中组的一等奖作品。作者戎渐歆曾是上海中学的学霸,现在是清华大学的风云人物。
好比,在清华大学“从一到无穷大”的主题演讲中,经由猛烈的角逐,最终她获得了第一名。一句“我下楼去”,何其洒脱!化用诗词名句,而不是原句引用,好评。
总评:轻套路,有巧思,文笔美,有深度。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?“看不懂的白话文,都不是好文章”,有的读者这样评价此文。本文确实隐喻重重,不够直白,其实这与本文的主题有关。
“女子乘扁舟远游”,比喻离我们遥远而现在越来越远的古诗词文化。从《诗经》《楚辞》到唐诗宋词,文学的大花园里不知道绽放了几多芬芳。
在我们心里,古诗词经典永存,现在广为盛行的种种破案文、催泪文、营销文等,都不外是一现的昙花,可是我们清楚,古诗词文化似乎被封存在了从前。“站在高楼上的人”,代表对古诗词文化不够相识甚至不愿意去相识的我们,往大了说,可能象征一个时代。
“下楼去”,表达了传承诗词文化的意愿和刻意,要传承,就要先靠近,先相识,再融入,再陶醉文化自己,传承不是远观,也不是靠近指手画脚。文章深邃大气,经得起琢磨。
文章为什么要提及许多诗人、诗句?一篇作文引用了不少他人的句子,就会给人“掉书袋”的感受,也让人以为文章没有真情实感,以为作者不够真诚。但本文差别。
本文的目的是提醒人们走近古诗词文化。巧妙引用诗词名句,营造优美的意境,是为了在有限的篇幅里尽可能地展现诗词的魅力,并不“掉书袋”。文章是不是堆砌词藻之作?这篇文章被许多读者称为心目中“最有文采”的作文,也有人说它过于堆砌词藻,华而不实。
作者遣词造句确实很讲求,险些每一句话都很诗意。高楼是“雕梁画栋”的,华美华丽得可以;舟是“木兰舟”,有暗香浮动……这些正好与文章的主旨相合有人说要把《下楼去》的标题换成“去楼下”,两者有什么差别?。
本文来源:欧宝体育app官方入口-www.ixianxi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