驻足今世,不忘已往,传承昨天,面向明天,多元文化并存而独具中国特色——这就是我们每小我私家的一份“守土有责”。爱国,自古至今都是中国社会始终强调的小我私家品格,也是中华民族标志性的团体精神。
对祖国的热爱,从有形到无形,可以分为三个层面。(一)疆土之爱首先,“爱国”体现为对一国疆土的热爱。
领土组成民族家园,领土是国家存在的基础,维护领土权益一定是一国公民爱国的最直接反映。所以在历史上,历代政府都重视边防,历朝志士都为国从戎,历数爱国主义的诗歌也险些都是为领土而呐喊的作品。军事存在的理由是因为关系到疆土、疆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关系到国家生死。
因此在国家领土宁静受到威胁时,爱国民众就恨不得奔赴边关、同仇敌忾,“以天下为己任”的全民爱国情怀却很早就形成了,早在两千多年前的《诗经》里,一首《无衣》就坚定地表达出了上下一心、共御外敌的精神,诗里说: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!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。与子同仇!岂曰无衣?与子同泽!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。与子偕作!岂曰无衣?与子同裳!王于兴师,修我甲兵。与子偕行!这是先秦时期秦国人民反抗西戎入侵时的一首战歌,诗歌里豪爽地表现,谁说军备不足?一旦有作战需要,同穿战袍,与君共赴战场、共赴国殇!这首诗也即是“袍泽”这个词的泉源出处,喻指军中的兄弟、情谊深厚的战友。
热爱祖国,从热爱领土开始,像敬服身体发肤那样敬服每一寸山河、像痛惜生命折损那样痛惜每一分沦丧:如果说爱国就从爱脚下的领土开始,那么亡国就从丢掉领土的寸土开始,千里之堤溃于蚁穴,往往一块砖瓦的丧失,就是大厦将倾、土崩瓦解的前奏。因此,爱国之心首先就根植在本土的大地上,寸土必争,因为我们,守土有责。(二)人民之爱疆土是维护国家主权的领土,疆土是供养国民生存的土地,因此,比土地更重要的,是这地上的人,是组成一个国家的宽大人民。对民族团结的维护、对人民生存的敬服,才是爱国的更重要体现。
《诗经》中说“邦畿千里,惟民所止”,一城一池、一山一地,都是人民的居住地。所以《孟子》里会斩钉截铁地说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民心之和气、民力之团结,是比地缘优势更重要的保家卫国的因素。而《孙子兵法》也说:“上下同欲者胜。
”这里说的“上下同欲”,并不仅仅指军队内部的上下一心,更是指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、众志成城。拥有这样的民族气力,就拥有了制胜之道。可是民族的团结又何其难也!众所周知,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,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,是我们这些民俗迥异、特征各异的民族先辈们相互相交着、敬服着一路走来,才成就了今天中华民族的大家庭。在中国历史上,有着四次民族大融合、大交汇的时期:春秋战国时期、魏晋南北朝时期、宋辽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。
这些历史阶段,往往是各民族因生存迁徙,而反抗又对话、而冲突又学习、而摩擦又商业、而碰撞又攀亲的时段,由此逐渐形成了如今多民族和气共处、宁静共存的泱泱大国。这一份多民族的和谐画面,何等来之不易,是用中国历史五千年的时间形成的!所以,所有企图破坏民族团结、破裂国家主权的阴谋论者,都必将是历史的罪人。
我们的祖国,用五千年的血泪融会才把56个后代组成的大家庭,造就成今天的家齐国治。俗话说“兄弟齐心,其利断金”,而“兄弟阋于墙”、“祸起萧墙之内”,即是从内部瓦解、外敌不攻自破的开始。《荀子》中所说:“民齐者强,民不齐者弱。
”人民齐心协力就强大,人民不齐心就弱小。所以,对民众的配合敬服、宁静守护,是历代政府的治国之要;而每个国民的爱国之情,就体现为与各民族友好相处的同胞之情。因此,敬服同胞手足,守护民族团结,就是敬服国家安宁,就是守护家园兴旺。
(三)文化之爱中华民族有着三道万里长城,这三重意义上的长城,配合护卫着我们国家的久存:第一道,是那座实体的、肉眼可见的、由一块块青砖砌成的万里长城,它在中国古代守护着疆土的完整;第二道,是由中华民族血肉之躯筑起的万里长城,每当我们国家到了危难时刻,这道长城就会凸显出来,众志成城,民族之魂守卫着家国和人民闯过灾难、自强不息;第三道万里长城,就是由方块字累积而成的、由中国文化构建出的不朽长城,这道文化长城,虽无形却无处不在,虽古老却耐久弥新,守护着中华文明五千年从未中断。朝代会变迁、历史会生长、时代会前行、制度会改变,可是在潮起潮落中始终不停流的文化,才是一个民族耐久不衰、生生不息的基础保障,也是一个国家独具特色、屹立世界的精魂所在。倘若扬弃了自身的文化,人人都是亡国之徒,丧失了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,这才是最为恐怖的流离失所。
如果说昔人的爱国观,更主要体现为对有形疆土的重视;那么在当今、在未来、在“地球村”的全球视野下,我们今世人的爱国观,更多是体现在无形层面,体现为去敬服国家的民族文化、传统价值和国际影响力。而我们对民族文化的坚守,又绝不是要一味排外的,中国文化的兼容并蓄,就决议了它能包容中外而又不失自我;再者,对中国文化的坚守,也并不是一味复古的,历史不能倒退,这是客观纪律,我们今天的文化形态就是时代的选择,不能只求摹古而不谈创新、固步自封。所以我们今天要做的,就是要成为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现代公民:驻足今世,不忘已往,传承昨天,面向明天,多元文化并存而独具中国特色——这就是我们每小我私家的一份“守土有责”,守文化的基本不停、守精神的土壤不灭,用我们个体的文化修养,构筑中国文化这道万里长城的绵延不停。
陆游曾有一句诗说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,忧国就是爱国,爱我们的疆土完整、爱我们的民族团结、爱我们的文化精神,这既是公民责任,更是历史继承。守土有责,。
本文来源:欧宝体育app官方入口-www.ixianxia.com